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和治療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和治療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一類常見的膽囊良性病變,臨床上統稱為:膽囊息肉。本院從1993年4月至1996年11 月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以來,收治膽囊疾病272例,其中膽囊息肉病變47例,占17.3%。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不適,進餐后飽脹或消化不良等。若病變較小時不產生癥狀,只有病變大于1cm以上或位于膽囊頸部息肉才產生癥狀。其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腹部檢查多無陽性體征,若合并膽結石才出現在上腹痛。因此,要仔細詢問病史,反復作B超檢查,必要時作胃腸道鋇餐或胃鏡檢查,排除胃腸道病變,才作出正確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主要依靠B超和口服膽囊造影、CT等檢查,其中B超能清晰地顯示病變及膽囊壁的情況,并可進行動態觀察。另外,B超尚可定位,在治療上,對其方法的選擇有參考價值。口服膽囊造影可了解膽囊排空功能有幫助,但對息肉大小、數目以及性質幫助不大。CT對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準確率僅75%,且費用較高,僅當病變位于頸部或需與膽囊結石鑒別時作為B超的補充手段。 膽囊息肉樣病變根據組織類型分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兩大類。非腫瘤性息肉約占膽囊息肉病變的80%以上,其中又以膽固醇性息肉常見,其次為炎性息肉,腺瘤樣息肉,腺肌增生病等。腫瘤性息肉有腺瘤,腺瘤肉癌等。本組病例,膽固醇性息肉占大部分。無惡性病例。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手術時機應根據病人的癥狀以及息肉大小、部位、性質等方面來決定。我們對膽囊息肉樣病變手術適應證為:①監床癥狀顯著,影響患者健康和工作,且能除外期他疾病者;②病變直徑>10mm,尤其是單發病變,蒂粗大疑惡習者;③多發病變,伴有膽囊結石,年齡大于50歲以上者;④定期復查,病變直徑明顯增大或形態變化提示新生物可能者。對于直徑<5mm無癥狀病變,應定期B超復查,特別對于病人年齡大于50歲;單發病變或病變位于膽囊頸部,應注意密切隨訪,每2~3個月B超復查一次,一旦病變有增大表現應及早手術。 總之,對膽囊息肉樣病變,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定期隨訪觀察,不應盲目擴大手術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