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肝硬化結節的良惡性
眾所周知,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慢性乙型肝炎進展的三步曲。肝硬化發展過程中肝實質內常出現結節性病灶,結節性病灶可為癌性結節、也可為硬化結節,兩種結節的鑒別一直是臨床工作中常需解決的問題。
對肝硬化伴結節性病灶的患者,應用超聲檢測肝動脈DPI,以DPI≥0.30為診斷肝硬化結節性病灶為癌性結節的標準。DPI可作為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肝硬化結節良惡性的可靠參數。應用超聲檢測肝硬化患者的肝動脈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數(DPI),借助DPI鑒別肝硬化結節的良、惡性,準確率達89.8%。
目前,DPI在國內外只是用于判定或預測胃腸腫瘤是否發生肝轉移。將肝臟DPI正常值定為0.3,當DPI0.3可預測大腸癌發生肝轉移,報道國人正常對照者DPI范圍為0.05~0.25,均數為0.16±0.06,有肝轉移者DPI在0.27~0.71之間,均數為0.38±0.13,以DPI≥0.27作為診斷大腸癌已發生轉移性肝癌的指標,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假陽性率、假陰性率、準確度分別為97%、83%、77%、98%、17%、3%、88%。報道國內正常人肝臟DPI最大值為0.28,平均0.16,DPI與大腸癌患者的死亡及肝轉移高度相關。
采用DPI≥0.30作為診斷肝硬化結節性病灶為癌性結節的標準,DPI≥0.30診斷肝硬化結節性病灶為癌性結節的敏感性90.9%、特異性89.1%、準確性89.9%、陽性預測值85.7%、陰性預測值93.2%,在特異性、準確性、陽性預測值等主要評價指標方面高于DPI≥0.27作為診斷大腸癌已發生轉移性肝癌的指標的特異性、準確性、陽性預測值。將DPI作為判定或預測肝硬化結節的良惡性的可靠性高于以DPI診斷消化道腫瘤發生肝轉移的可靠性。
現有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對微小的肝臟實質性占位病灶的檢出及性質的鑒別仍比較困難。AFP、CA199是目前臨床實驗室血清學診斷肝癌的主要指標。AFP診斷肝癌敏感性不高,其陰性率可達22.2%~25%,亞臨床肝癌的診斷40%為陰性,急性肝炎、重癥肝炎、慢性肝炎等疾病造成AFP陽性者占24.5%~32%。CA199敏感性較高,特異性較低,整個消化系統腫瘤均可導致其升高。依據肝硬化并結節性病灶的患者DPI的高低鑒別診斷肝硬化結節的良惡性有著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DPI可作為臨床診斷與鑒別診斷肝硬化結節的良惡性的可靠參數;DPI還可篩選出肝癌高危人群,以指導臨床治療。
采用多普勒超聲測定肝血流量雖有爭議,但這種定量法及其臨床應用價值仍被普遍應用和研究。血流模型及熒光技術與多普勒超聲測定血流量的對比研究表明,多普勒超聲測定的血流量與真實血流量差異無顯著性,與熒光法測得的肝血流量有很好的相關性,并指出肝門部門脈主干是評價門脈血流量的最佳部位,通過術中及術后超聲多普勒對肝動脈流量測定顯示,二者差異無顯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