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家庭康復的誤區
偏癱家庭康復的誤區
偏癱患者經過醫院救治幸存后,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他們不可能在醫院長期接受康復治療,出院后家庭康復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但具體操作時,患者和家屬常存在著一些誤區。
一、康復訓練內容單一。有些患者只單一訓練行走,忽視了日常生活的作業療法。例如,家務活動(烹調、打掃衛生、照顧小孩和家庭事務的管理)、使用家中器具與裝置(鑰匙開鎖、開關電燈、門窗、家用電器等)、交流技巧(利手書寫、閱讀、使用電話和錄音機等)、乘坐交通工具和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等。
二、只注意肌力訓練,忽視感覺障礙的恢復。患者如有感覺障礙,應在患側給予適當的按摩,促進皮膚與皮下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營養。
三、沒有把訓練應重點按排在患側肢體。有的患者和家屬在訓練時,偏重鍛煉健側,忽視功能差的患側。正確的方法是從患側開始,這樣有利患肢血液循環,防止肌肉韌帶孿縮。例如用食品、開關電視、使用電話或對患者感興趣的事物,應安排在患側,隨著肌力的恢復,逐步增加到健側肢體。
四、訓練時急于求成,訓練強度過大。訓練時要循序漸進,訓練強度要適中。可讓患者聽聽音樂,使患者在愉快地環境中接受康復訓練,先站立數天,逐漸過渡到行走,也可扶床慢慢走。
五、忽視日常生活的保健。患者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和低鹽飲食為主,適當多吃含優質蛋白質豐富的瘦肉、魚類、乳類和大豆制品,少吃動物脂肪,多吃新鮮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少飲酒,嚴格戒煙;注意防寒保暖。生活要有規律,保持穩定、愉快的情緒。
六、忽視繼續治療原發病。對于能導致腦血栓發生的動脈硬化、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癥、糖尿病等應堅持進行積極治療。
七、忽視定期體檢。每隔半年應去醫院復查一次,復查項目應包括血壓、血脂、血粘稠度、血糖和眼底等。必要時應做頭部CT檢查。如果發生肢體麻木、運動失靈或無力、復視、持續性頭痛、頭暈、血壓波動大、言語障礙及精神異常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切勿拖延,防止再次腦出血或腦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