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的檢查
偏癱的檢查
偏癱在癱瘓中最常見,臨床有多種類型,不能截然區分,在本質上可能為病變過程的不同階段。
(一)意識障礙性偏癱 意識障礙及偏癱常呈突然發生,臨床常見于腦血管意外所導致的偏癱。開始多數有頭痛嘔吐或失語及偏身感覺異常。當昏迷或深昏迷時常常給判斷有無偏癱或哪側偏癱帶來困難,但注意下列體征的檢查有助于偏癱的早期診斷。
1.面部檢查 昏迷時伴有偏癱者,呼氣時癱瘓側面頰被吹起,吸氣時則陷入。面頰給予疼痛刺激后,口角偏向健側。橋腦以上病變時兩眼及頭偏向病灶側(健肢側),橋腦病變時兩眼及頭偏向病灶對側(癱肢側)。
2.肢體檢查 將患者的肢體抬起任其自然落下,偏癱側落下速度顯著增快,而健側則不然,檢查可發現偏癱側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偏癱側病理征陽性,同側腹壁或提睪反射消失。意識障礙好轉后,偏癱側則由軟癱逐漸轉為硬癱,而健側肢體很快恢復正常。
(二)弛緩性偏癱(軟癱) 常為急性病變引起的錐體束休克,癱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麻痹,肌張力明顯低下或腱反射消失。常為偏癱早期的表現特征或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所致。
1.面部檢查 早期可見偏癱側面肌麻痹、口角歪向健側,偏癱側鼻唇溝變淺,鼓腮吹口哨障礙,不能充分閉目,強行閉目時睫毛不能完全藏于眼瞼之內。
2.肢體檢查 偏癱側上下肢肌力低下,肌肉松弛,腱反射消失,肢體運動及張力的恢復從近心端開始,以逐日移行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巴彬斯基征陽性。下運動神經元損害者病理征陰性。
(三)痙攣性偏癱 多數是由弛緩性偏癱移行而來,有些亞急性或慢性起病的病人,可不經過軟癱期而逐漸發展成硬癱。
1.特有姿勢檢查 可見肩高聳,前臂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手旋前手指屈向掌側,拇指高度內收。癱側下肢過伸,髖關節內收,膝關節伸直,踝關節內收,足趾跖曲呈爪形趾或馬蹄內翻足,劃圈樣行走步態。
2.面部檢查 眼裂以上通常沒有麻痹或只有輕微的麻痹,閉目欠緊,睫毛征陽性,用力閉嘴可發現偏癱側力弱,自然位時癱瘓側口角偏向下外方,張口時口呈斜橢圓形。
3.肢體檢查 癱側肢體肌張力顯著增高,肢體運動明顯減弱,部分患者可完全不能運動或前臂內收,表現為上肢伸肌群,下肢屈肌群的癱瘓,且手與足最嚴重,上肢重于下肢。
4.肌張力增高的檢查 癱側上肢以屈肌張力增高為主,下肢以伸肌張力增高為主,偏癱側各關節被動運動阻抗感顯著。抵抗隨牽張力量的增加而加強,最后抵抗消失,常稱之折刀感多見于錐體束病變。
5.深反射亢進檢查 由于深反射閾降低,肌肉的反射性收縮幅度增強,檢查時可出現上肢的肱二頭肌腱反射,肱三頭肌腱反射,撓骨膜反射及下肢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的亢進。
6.肌陣攣檢查 當膝腱或跟腱被牽張后出現一系列節律性收縮,是突然對伸肌施加壓力的持續性被動牽張而引起,常稱之髕陣攣、踝陣攣、腕陣攣等。
7.病理反射檢查 不論任何原因導致的錐體束損害均可出現病理征陽性,如上肢屈肌病理反射可出現霍夫曼征陽性,下肢伸肌病理反射可出現巴彬斯基征陽性等。
8.淺反射減弱或消失 錐體束損害所致偏癱者出現腹壁反射、提睪反射減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