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菌性骨壞死非手術治療的護理
下面康網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有菌性骨壞死非手術治療的護理文章的具體內容,蘇蘇希望您能完整的閱讀下來,看完后將會有更多收獲.
原標題:有菌性骨壞死非手術治療的護理。
有菌性骨壞死非手術治療的護理有發熱護理、疼痛護理、患肢煽動、防止病理性骨折發生、及時、準確用藥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做好特殊護理、做好飲食護理、做好心理護理和隔離護理。
(一)發熱的護理.
急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等都可引起高熱、畏寒,體溫可高達39~40度,甚至更高,而髖關節結核、脊柱結核等也有午后低熱,所以要密切注意體溫變化,每4小時測體溫1次,必要時可隨時測量,記錄,有高熱時要及時降溫,嚴密觀察意識狀態,同時應密切觀察脈搏、呼吸、面色變化,防止發生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高熱39℃以上應及時予以物理降溫,包括冰袋冷敷,溫水或酒精擦浴,必要時可遵醫囑應用降溫藥物,降溫過程中應協助病人多飲水或果汁,防止體溫驟降大量出汗引起虛脫,降溫過程出汗較多,應勤擦洗,勤更換衣褲及被單使病人清潔、舒適,同時應注意保曖,防止著涼,并向病人解釋發熱的原因,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必要時可通過靜脈補充能量,液體糾正酸中毒并補充大量維生素C。
(二)疼痛的護理.
急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肢體都有劇烈疼痛,患肢拒動,所以要限制患肢活動,以減輕疼痛,防止病理性骨折和關節畸形,如病變在四肢長骨,常用石膏托固定,病變在髖部常行小腿皮牽引固定,將患肢置于功能位,適當抬高,略高于心臟,這樣既有利于靜脈回流減輕肢體腫脹,從而減少搬動,必要情況下搬動肢體動作要輕穩,盡量減少刺激以免加劇患肢疼痛,因為疼痛可直接影響病人休息和睡眠,給病人帶來痛苦,劇烈的疼痛還會干擾正常的生命活動,從而影響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必須有效止痛。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要向病人講解疼痛的原因、性質、規律,從而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減輕對疼痛的恐懼感,正確評估病人的疼痛等級,并根據醫囑及時應用止痛藥物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做好心理護理,使病人精神愉快,情緒穩定,也可以提高病人對疼痛的耐受性。
(三)患肢翩動.
將患肢通過皮牽引或上石膏來進行有效的制動并將關節固定于功能位,可防止肌肉痙攣而引起患肢疼痛,也可防止感染擴散。應注意保持皮牽引有效,牽引重量不能隨意加減,特別注意髖關節結核的病人牽引重量不宜太大,小兒一般0.5~1.0kg,成人2~2.5kg,注意保護牽引帶邊緣及石膏邊緣皮膚,防止壓瘡發生,但制動時間太久,又可引起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因此,要指導病人進行正確的肌肉鍛煉及關節康復活動,同時應被動活動,按摩下肢各關節以防止關節粘連強直。
(四)防止病理性骨折發生.
由于骨壞死累及骨質本身已受到破壞,輕微的外力即可引起骨折,因此,患肢可采取皮牽引或石膏托局部制動,盡量減少肢體的搬動,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動作應盡量輕柔,如果必須搬動患肢,應盡力給予協助,將患肢做好支撐與支托,動作平穩,協調一致,盡量減少刺激,避免患處產生應力。
(五)及時、準確用藥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急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及化膿性關節炎都需要全身大劑量應用抗生素,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在應用抗菌素前應先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為選擇有效抗生素提供依據。
根據醫囑及時準確合理的應用抗生素,抗生素應現用現配,兩種以上抗生素聯合應用時應注意配伍禁忌,合理搭配。用藥過程中,應觀察有無過敏反應及毒性反應,并觀察有無雙重感染發生,如果用藥后病人體溫下降,疼痛減輕,食欲增加,體重上升,說明用藥有效,反之,則應及時與醫生聯系,及時更換敏感藥物。
骨與關節結核的病人需要長期聯合應用抗結核藥物。異煙肼、鏈霉素為首選藥物,利福平、乙胺丁醇為目前抗結核最有效藥物,這些藥物治療骨與關節結核一般需要1年以上,而髖、脊柱等大關節有時要在2年以上,應在用藥期間密切觀察用藥后的毒性反應,協助醫生定期檢查肝功能,以防止發生肝功能損害,觀察有無耳堵塞感、耳鳴、聽力減退等聽神經損害癥狀,有無多發性神經炎的癥狀,如有上述癥狀出現,應立即通知醫生,采取有效措施。.
(六)做好特殊護理.
椎體結核病變者,應臥硬板床制動,保持頭、頸胸在一條直線上,更換臥位時應軸式翻身,以免使脊柱扭曲,加重損傷,有截癱者做好基礎護理,防止褥瘡、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并發癥。
(七)做好飲食護理.
慢性骨髓炎、骨與關節結核由于長期反復發作,病人常出現慢性消耗性損傷,合并貧血和低蛋白血癥,降低了抵抗力,因此,在飲食上要加強營養,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時應根據病人情況給予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在食物的制作上要改變食物的色、香、味,以利于刺激病人的食欲,增加病人的飲食量,還可少量多餐,盡量多地使患者攝入營養食物,提高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對于高熱的病人,宜給予清淡的流食,對于肝功能和消化不良的病人,可減少脂肪攝人量,以減輕胃腸及肝臟的負擔。
(八)做好心理護理.
慢性骨髓炎、骨與關節結核的病人由于病程長且反復發作,給病人的心理上、經濟上、身體上造成了很大的負擔,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生活質量下降,病人往往情緒低落,自卑感加重,甚至悲觀厭世,因此應主動同病人交談,在生活上關心體貼病人,及時解決病人的痛苦,盡量滿足其合理需要,掌握其心理動態,有目的的實行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九)隔離護理
特殊細菌感如綠膿桿菌、傷寒,梅毒等引起的骨壞死,除做好常規一般護理外,重點應做好消毒隔離的護理,病人應住單人隔離房間,換藥及護理所用物品都應專人專用并且做到五定,醫護人員出人應穿隔離衣,戴手套,有傷者禁止人內,患者所用敷料應進行焚燒,所用彎盤及鑷子應先進行特殊消毒后再回收處理。
康網提示您:閱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豐富別人偷不走,搶不掉的知識。如果您覺得本文有菌性骨壞死非手術治療的護理對您或周圍的人有幫助,請將本文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